浩南小说网 > 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 > 第一百八十四章 内阁好啊!
第一百八十四章 内阁好啊!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浩南小说网 www.hnnys.com,最快更新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最新章节!
吕昶在朝堂上挨了一顿打,纵然是还想继续进谏劝说朱元璋,不要废除宰相制,以免误国误民,误了天下。
但他被打得皮开肉绽的,即便没有生命危险,但短时间内想要随意走动,也不是那么容的事情。
更何况,吕昶已经一把年纪了,他家里的人自然不可能每个人都像他这样,勇敢无畏,不怕牺牲的。
起码吕昶的儿子,在知道了自己的父亲在朝堂上差点就因为顶撞朱元璋被杀了以后,赶忙劝说起自己的父亲。
但吕昶可是一家之主,怎么可能会因为儿子的劝说就放弃了?
嚷嚷着就要爬起来继续去见朱元璋,但他现在没这个能力,也只能等伤好以后了。
只是吕昶在家里吵嚷着要见朱元璋的时候,在外面已经有一个奴仆赶忙进来通报了,说到:
“老爷外面来了一位自称辽王殿下的男人,我也不认识,老爷您看怎么办?”
那吕昶一愣,自己先前跟皇帝陛下上书请求,让辽王殿下早日去辽东就藩。
这辽王殿下肯定是恨透了自己吧,更不要说这一次皇帝陛下要废除宰相制。
自己站出来反对,还被打了一顿,按理说旁人都想要跟自己拉开距离都巴不得。
这辽王殿下,怎么可能主动过来啊?
吕昶有点不明白,但在应天府也没人敢冒充辽王。
吕昶赶忙就让人拉着自己到门口去迎接,果然走到门口之后,就看到辽王朱启站在那边。
也没有自己直接进来,只是见到吕昶被人搀扶着走出来以后,赶忙赢了上去,双手扶住了吕昶说道:
“吕老先生,你伤的也不轻,就不要到处走动了,赶紧回房休息。”
吕昶虽然心里奇怪,辽王殿下为何来这里,但脸上也不敢露出任何怠慢的神情,拱了拱说道:
“微臣多谢辽王殿下关心。”
吕昶的儿子也赶忙扶着吕昶往房内走去,等到吕昶躺下来之后。
朱启才坐到一旁,然后对后面招了招手,高锦从后面拿出了一包的药物来,朱启说到:
“这是我从太医院那边拿的治疗皮外伤的膏药,还请吕老先生每日敷贴两次,相信过不了多久就能够痊愈康复了。”
吕昶有点老泪纵横的说道:
“微臣谢过辽王殿下,辽王殿下还是第一个来看微臣的人。
先前,微臣还和陛下说过,让辽王殿下早日去辽东就藩,难道辽王殿下都不记恨微臣吗?”
朱启笑着说道:
“我身为辽王,去就藩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至于他们那些人不敢过来看望吕老先生,是担心父皇气急了,把和吕老先生有关联的人也一并处罚了。
不过吕老先生,你放心,本王已经和太子殿下说过,也和母后说过。
一定会好好劝说父皇,不要太过生气。
至于吕老先生,关于废除宰相制,我觉得还是不要再去父皇面前提比较好。
父皇现在虽然消气了,但你要是再去提,那没准要气的不成样子,会发生什么,本王可不敢保证了。”
朱启说的也确实是实话,现在的朱元璋虽然被劝住了,但回头这吕昶要是还去劝说,惹怒了朱元璋,一个不留神,可就真的丢了性命。
朱启还是希望吕昶这样子的人,能够在朝堂之上多一些的。
顽固是顽固了点,但起码心术是很正的。
这朝堂之上,还是需要像吕昶这样正直的人多一些比较好。
朱启虽然已经劝说的很明白了,但这吕昶要是能随随便便就听你话,那他也就不是吕昶了。
他犹豫了一下,随后对着朱启说道:
“殿下宅心仁厚,也不责怪微臣,先前在陛下面前进言,让殿下尽早去辽东就藩。
但殿下的好意,微臣也只能心领了,这宰相制度,万万不能随便废弃。
这朝中没有人敢站出来说,那我这一把年纪,反正也活不了几年了,就由我来说好了。
若是我死了,能让陛下幡然醒悟,这一条老命倒也值了。”
朱启有点无语,所以说这吕昶也太过于固执,动不动就要以身取义。
这宰相制在读书人眼中虽然说是很好的制度,但在朱启的眼中却实在是没什么大用。
这宰相或许是可以成为辅佐帝王的栋梁之柱。
但宰相也一样,可以成为祸乱朝纲的核心所在。
无论是宋朝灭亡,亦或者是元朝灭亡,其核心原因其实都是主弱臣强。
你看看现在的北元,哪里还有皇帝的戏份,整个北元都是王保保这个丞相操纵着。
不仅仅是宋朝和元朝,前朝的那些混乱时期,大多也都是乱臣贼子造成的。
而整个封建王朝,都是不断地强化中央集权的过程,到了明朝后期和清朝的时候,已经将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
想要强化中央集权废除宰相制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至于说集权好还是分权好,朱启也说不上来,也没什么感觉。
反正他这一辈子也不会去当皇帝,更不需要去考虑这种事情,也不是他需要考虑的。
他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然后看着大明王朝健健康康的往下发展,至于这王朝能延续多少年,那朱启也没什么野心。
不过这个时候跟吕昶肯定是不能这么说的,他还要忽悠忽悠吕昶,让他不要执着于宰相制才好。
而不走宰相制,那走什么呢?
肯定不用说了呀,那绝对是内阁制啊!
事实已经证明,明朝时期的内阁制度是优秀于宰相制度的。
毕竟好些个人在一起出谋划策,总比你个别一两个人独断专权来的好。
而朱启这次来劝说吕昶,就是想要用内阁制来忽悠他。
反正吕昶怕的就是皇帝以后没人辅佐,导致出了一个昏庸的皇帝,让国家和民族衰落。
既然这样的话,直接把内阁制泡出来,跟吕昶细细分析一遍。
相信这吕昶也不会再抓着宰相制不放了。
朱启镇定自若的在铝上的边上坐了下来,随后把衣袍整理了一遍,才慢慢的说道:
“吕老先生,你误会我了,我这次过来并非是让你不要再去父皇那边劝诫。
而是想和吕老先生商量商量这个宰相制的问题。”
吕昶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到朱启继续说道:
“今日早朝的时候,本王也在朝会上听到吕老先生说了,萧何等人的例子。
也确实他们都是数一数二的名相。
但每个朝代历经那么多的宰相能出的了名的有所作为的也不过那么两三个罢了。
至于其余的,相信不用我说,吕老先生也都明白,要说能有多厉害,其实也并不怎么样?
他们所做的决定,也并非都是让国家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
本王要说的,倒不是宰相制有多么的差,而是在宰相制之外,依然有许多的选择……”
朱启在这里停顿了一下,想了一下国家的发展,光是依靠个人的力量,其实还是很薄弱的,真正依靠的还是必须需要制度的力量,思想的力量。
只有制度思想不拉胯,这个国家前进的方向,才能够不拉胯。
就好比战国春秋时候,秦国任用商鞅,改变了秦国的制度。
即便是未来商鞅死后,秦国依照着商鞅设立的法律法规,也依然能够增强壮大自己的实力。
这就是制度的力量。
而单纯的宰相,依然是依靠个人的力量,所以朱启对于宰相制其实并不看好,而历史的大潮发展之下,宰相制也定然会被淘汰。
现在,朱元璋把宰相制取消了,也是一件好事情,为未来的内阁制铺路嘛。
朱启很快把内阁制,和宰相这之间的区别,和面前的吕昶说了一遍。
而这内阁制的核心所在,其实就是权力依然掌握在皇帝的手中,只不过事情让内阁成员来干了。
这和宰相制的天子坐国宰相治国,其实差距并不算特别的大。
而且内阁制是多人组成的,总比一个宰相只手遮天,带领着文官集团共同对抗皇帝要来的好。
这一个国家,如果连力都不能使到一块去,而是在内部争来争去的,互相为了利益勾心斗角,那这国家也发展不到哪里去的。
毕竟内耗一直都是一个损害国家实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啊!
朱启从头到尾的将内阁制详细的和吕昶说了一遍,随后也不多说什么,让吕昶自己细细的品。
他站起身之后拱了拱手说道:
“今日,本王与李老先生所说的话,李老先生且似细想一想吧。
至于说这内阁制,本王也会找机会和父皇说一说的,相信父皇也会知道这内阁的优劣所在。
至于宰相制,本王觉得就没有必要去继续坚持了,毕竟对于国家来说,宰相者也并非是完全有利的东西。”
朱启这边说完之后,那边吕昶却还在沉思之中。
显然,朱启对他所说的话是有所触动的。
朱启看情况也差不多,自己做的努力也够多了,如果这样子,这吕昶还要去找朱元璋送死的话,那自己可真的就拦不住了。
朱启起身告辞,而吕昶虽然受了伤,但也想起身送一送辽王朱启。
不过朱启把他肩膀按住,随后笑着安慰了两句说到:
“吕老先生还是安心养伤,不用起身送本王了,本王先走了。”
说完便带着身后的随从们都离开了。
而这吕昶在房间里呆了一阵之后,便让自己的儿子为自己上药,看来也没有要去找朱元璋的意思了。
吕昶的儿子看到这一幕也是稍微松了一口气,只要父亲不要去送死,就比什么都好了,真是心里面感谢辽王殿下呀。
不过吕昶的儿子终究是天真了,没过两天,吕昶刚刚能下地走路之后,就穿着官服,直奔着皇宫而去了。
吕昶的儿子,那真是心跳都快吓得跳出来了,抱住父亲的大腿,就哭嚎着让父亲不要去。
这一去还能有命啊?
不仅父亲小命不保,就连自己这一家子估计都要搭进去啊。
哪知道吕昶听了么好气的,往他身上一揣,然后跟着骂道:
“我堂堂吕昶怎么生了你这个窝囊废,我吕昶食君之禄担君之忧,难道因为说句话就要被杀,然后我就不说话了吗?
真要是被杀了,我吕昶也认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个道理你都不懂吗?”
他儿子怎么可能不懂呢?比谁都懂,只是想要活命罢了。
不过吕昶根本不理睬他,把他儿子一脚踢开,就进皇宫去了。
他儿子那时人都傻了,回去之后就安排遗书了,准备全家一起跟着倒霉。
却没想到到了第二天一早,自己的父亲居然被原封不动的送回来了。
不仅被送回来了,而且还是皇帝身边的太监护送着一起回来,一路上也是有说有笑的。
到了家门口之后,那太监还跟吕昶拱了拱手,笑着说道:
“吕尚书回去可要好好调养身子啊,上次皇帝陛下打你打得重,其实陛下的心里也是很后悔的呀,这几天常常让咱家去看看吕尚书的身子怎么样?
哦,对了,辽王殿下之前拿过来的伤药,其实就是陛下让辽王殿下送来的,您应该已经服用了吧?”
吕昶那是老泪纵横,一口一个感谢天恩。
两人又是寒暄一阵,随后就将老太监给送走了,老太太带着人回去之后,吕昶的儿子一脸懵逼的走了出来,看着自己的父亲,茫然的问道:
“父亲,这、这是怎么一回事啊?”
那吕昶看到自己的儿子,也是气不打一处来,先是给他踢了一脚,随后才说起怎么一回事。
如果不是辽王殿下来找了吕昶一趟的话,吕昶其实是打算,直接进皇宫,继续劝说皇帝陛下不要废除宰相制的。
但是和辽王殿下聊了一次之后,吕昶看到了一条新的道路,那就是内阁制。
吕昶为什么支持宰相制,反对皇帝废除宰相制。
那就是担心在朱元璋之后,以后出了一个昏庸的君王,或者没有办法掌控国家的君王。
如果是这样的话,尚且还能有丞相担当大任掌握方向。
但如果皇帝和丞相都昏庸的话,那岂不是完蛋了?
不过,辽王殿下却给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那就是内阁制。
内阁制的核心,相信也不用多解释,大家都知道了.
总而言之,就是几个大臣成了皇帝的秘书。
内阁大学士或许不是什么特别高的官位,但是作为皇帝身边能够商量国事的人,一个帝国的核心政策基本上都是这几个人出谋划策商量出来的。
地位之高,自然不用多提,甚至都直接有了阁老的称号。
历史上,自从明成祖发明了内阁制度之后,内阁制就成为了明朝一大特色。
并且用历史证明内阁制的存在,保证了即便皇帝不干事情,也能维持国家的顺序运转。
而且内阁制是很多大臣,在一起商量出台的政策,也总比一个人苦思冥想出台的政策要合理得多。
丞相制,只有丞相一个人,而内阁制却能够有很多的大臣。
那这要人选的话,肯定选内阁制啊!
所以吕昶今天进宫,并不是请求朱元璋不要废除丞相制,而是将内阁制和朱元璋进行了一番商量。
朱启虽然已经和吕昶说过,他回头会自己和父皇提内阁制的事情。
但是吕昶这个人,但凡是见到对国家有利的事情,那肯定不会特意去憋着的。
更何况,在吕昶看来,辽王殿下早晚都要说这件事情,那自己去说也是一样的,再和皇帝说,这是辽王的主意,不就好了吗?
吕昶也确实是这么做的,而朱元璋哪里知道内阁的东西啊,朱启可从来都没和他说过呀。
朱元璋的诉求是什么?
那就是让皇权至高无上,手底下不要再有像丞相这样的人,分走自己的权利了。
但凡有任何的事情,都是皇帝说的算,这才是朱元璋心目中的真正的大明皇朝。
而吕昶的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能够保证皇帝的昏庸,不会导致国家的崩溃。
而内阁制显然都符合两人的需求啊,这内阁制的成员并不像丞相那样统帅百官。
而是直接受到皇帝的控制,他们的命令,也是需要皇帝的批文和印章才能够发下去,而且没有官员受到内阁成员的控制。
起码表面上是如此,不像三省六部一样,丞相直接成为整个官场的直接首领。
这对于皇权来说,自然是非常合适的。
又不用劳累到死,又能够保证皇权的至高无上。
而对于臣子,能够进入内阁,就能够参与到国家大事的商讨之中。
这总比皇帝一个人埋头苦想,然后发布一条政令要靠谱的多吧。
不过,想要实行内阁制也不是三两句话就能够直接开始的。
这其中还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
而朱元璋在听完了内阁制的内容之后,第一时间就去找朱启去了,这制度是朱启告诉吕昶的,去找老三准没错!
于是这一大早的,朱启才刚刚起床,在院子里面伸懒腰呢,外面就有人急匆匆的过来说了,皇帝陛下来了!
朱启一愣,这个时间点,朱元璋应该在上早朝才是呀,这早朝都不上了,跑自己这里来干什么?
难道自己犯了什么事吗?朱启也不是很清楚,但既然皇帝来了,自己身为儿子的肯定要赶紧出去迎接。
才刚刚走到门口,朱元璋已经快步走了进来,一把抓住了朱启的手腕,就往里面带,朱启心里面一慌,这分明是有事直接来找自己的呀,结果就听到朱元璋说道:
“老三呀,你说的那个内阁制跟我好好说道说道!”
朱启一愣。
啊?!
吕昶在朝堂上挨了一顿打,纵然是还想继续进谏劝说朱元璋,不要废除宰相制,以免误国误民,误了天下。
但他被打得皮开肉绽的,即便没有生命危险,但短时间内想要随意走动,也不是那么容的事情。
更何况,吕昶已经一把年纪了,他家里的人自然不可能每个人都像他这样,勇敢无畏,不怕牺牲的。
起码吕昶的儿子,在知道了自己的父亲在朝堂上差点就因为顶撞朱元璋被杀了以后,赶忙劝说起自己的父亲。
但吕昶可是一家之主,怎么可能会因为儿子的劝说就放弃了?
嚷嚷着就要爬起来继续去见朱元璋,但他现在没这个能力,也只能等伤好以后了。
只是吕昶在家里吵嚷着要见朱元璋的时候,在外面已经有一个奴仆赶忙进来通报了,说到:
“老爷外面来了一位自称辽王殿下的男人,我也不认识,老爷您看怎么办?”
那吕昶一愣,自己先前跟皇帝陛下上书请求,让辽王殿下早日去辽东就藩。
这辽王殿下肯定是恨透了自己吧,更不要说这一次皇帝陛下要废除宰相制。
自己站出来反对,还被打了一顿,按理说旁人都想要跟自己拉开距离都巴不得。
这辽王殿下,怎么可能主动过来啊?
吕昶有点不明白,但在应天府也没人敢冒充辽王。
吕昶赶忙就让人拉着自己到门口去迎接,果然走到门口之后,就看到辽王朱启站在那边。
也没有自己直接进来,只是见到吕昶被人搀扶着走出来以后,赶忙赢了上去,双手扶住了吕昶说道:
“吕老先生,你伤的也不轻,就不要到处走动了,赶紧回房休息。”
吕昶虽然心里奇怪,辽王殿下为何来这里,但脸上也不敢露出任何怠慢的神情,拱了拱说道:
“微臣多谢辽王殿下关心。”
吕昶的儿子也赶忙扶着吕昶往房内走去,等到吕昶躺下来之后。
朱启才坐到一旁,然后对后面招了招手,高锦从后面拿出了一包的药物来,朱启说到:
“这是我从太医院那边拿的治疗皮外伤的膏药,还请吕老先生每日敷贴两次,相信过不了多久就能够痊愈康复了。”
吕昶有点老泪纵横的说道:
“微臣谢过辽王殿下,辽王殿下还是第一个来看微臣的人。
先前,微臣还和陛下说过,让辽王殿下早日去辽东就藩,难道辽王殿下都不记恨微臣吗?”
朱启笑着说道:
“我身为辽王,去就藩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至于他们那些人不敢过来看望吕老先生,是担心父皇气急了,把和吕老先生有关联的人也一并处罚了。
不过吕老先生,你放心,本王已经和太子殿下说过,也和母后说过。
一定会好好劝说父皇,不要太过生气。
至于吕老先生,关于废除宰相制,我觉得还是不要再去父皇面前提比较好。
父皇现在虽然消气了,但你要是再去提,那没准要气的不成样子,会发生什么,本王可不敢保证了。”
朱启说的也确实是实话,现在的朱元璋虽然被劝住了,但回头这吕昶要是还去劝说,惹怒了朱元璋,一个不留神,可就真的丢了性命。
朱启还是希望吕昶这样子的人,能够在朝堂之上多一些的。
顽固是顽固了点,但起码心术是很正的。
这朝堂之上,还是需要像吕昶这样正直的人多一些比较好。
朱启虽然已经劝说的很明白了,但这吕昶要是能随随便便就听你话,那他也就不是吕昶了。
他犹豫了一下,随后对着朱启说道:
“殿下宅心仁厚,也不责怪微臣,先前在陛下面前进言,让殿下尽早去辽东就藩。
但殿下的好意,微臣也只能心领了,这宰相制度,万万不能随便废弃。
这朝中没有人敢站出来说,那我这一把年纪,反正也活不了几年了,就由我来说好了。
若是我死了,能让陛下幡然醒悟,这一条老命倒也值了。”
朱启有点无语,所以说这吕昶也太过于固执,动不动就要以身取义。
这宰相制在读书人眼中虽然说是很好的制度,但在朱启的眼中却实在是没什么大用。
这宰相或许是可以成为辅佐帝王的栋梁之柱。
但宰相也一样,可以成为祸乱朝纲的核心所在。
无论是宋朝灭亡,亦或者是元朝灭亡,其核心原因其实都是主弱臣强。
你看看现在的北元,哪里还有皇帝的戏份,整个北元都是王保保这个丞相操纵着。
不仅仅是宋朝和元朝,前朝的那些混乱时期,大多也都是乱臣贼子造成的。
而整个封建王朝,都是不断地强化中央集权的过程,到了明朝后期和清朝的时候,已经将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
想要强化中央集权废除宰相制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至于说集权好还是分权好,朱启也说不上来,也没什么感觉。
反正他这一辈子也不会去当皇帝,更不需要去考虑这种事情,也不是他需要考虑的。
他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然后看着大明王朝健健康康的往下发展,至于这王朝能延续多少年,那朱启也没什么野心。
不过这个时候跟吕昶肯定是不能这么说的,他还要忽悠忽悠吕昶,让他不要执着于宰相制才好。
而不走宰相制,那走什么呢?
肯定不用说了呀,那绝对是内阁制啊!
事实已经证明,明朝时期的内阁制度是优秀于宰相制度的。
毕竟好些个人在一起出谋划策,总比你个别一两个人独断专权来的好。
而朱启这次来劝说吕昶,就是想要用内阁制来忽悠他。
反正吕昶怕的就是皇帝以后没人辅佐,导致出了一个昏庸的皇帝,让国家和民族衰落。
既然这样的话,直接把内阁制泡出来,跟吕昶细细分析一遍。
相信这吕昶也不会再抓着宰相制不放了。
朱启镇定自若的在铝上的边上坐了下来,随后把衣袍整理了一遍,才慢慢的说道:
“吕老先生,你误会我了,我这次过来并非是让你不要再去父皇那边劝诫。
而是想和吕老先生商量商量这个宰相制的问题。”
吕昶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到朱启继续说道:
“今日早朝的时候,本王也在朝会上听到吕老先生说了,萧何等人的例子。
也确实他们都是数一数二的名相。
但每个朝代历经那么多的宰相能出的了名的有所作为的也不过那么两三个罢了。
至于其余的,相信不用我说,吕老先生也都明白,要说能有多厉害,其实也并不怎么样?
他们所做的决定,也并非都是让国家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
本王要说的,倒不是宰相制有多么的差,而是在宰相制之外,依然有许多的选择……”
朱启在这里停顿了一下,想了一下国家的发展,光是依靠个人的力量,其实还是很薄弱的,真正依靠的还是必须需要制度的力量,思想的力量。
只有制度思想不拉胯,这个国家前进的方向,才能够不拉胯。
就好比战国春秋时候,秦国任用商鞅,改变了秦国的制度。
即便是未来商鞅死后,秦国依照着商鞅设立的法律法规,也依然能够增强壮大自己的实力。
这就是制度的力量。
而单纯的宰相,依然是依靠个人的力量,所以朱启对于宰相制其实并不看好,而历史的大潮发展之下,宰相制也定然会被淘汰。
现在,朱元璋把宰相制取消了,也是一件好事情,为未来的内阁制铺路嘛。
朱启很快把内阁制,和宰相这之间的区别,和面前的吕昶说了一遍。
而这内阁制的核心所在,其实就是权力依然掌握在皇帝的手中,只不过事情让内阁成员来干了。
这和宰相制的天子坐国宰相治国,其实差距并不算特别的大。
而且内阁制是多人组成的,总比一个宰相只手遮天,带领着文官集团共同对抗皇帝要来的好。
这一个国家,如果连力都不能使到一块去,而是在内部争来争去的,互相为了利益勾心斗角,那这国家也发展不到哪里去的。
毕竟内耗一直都是一个损害国家实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啊!
朱启从头到尾的将内阁制详细的和吕昶说了一遍,随后也不多说什么,让吕昶自己细细的品。
他站起身之后拱了拱手说道:
“今日,本王与李老先生所说的话,李老先生且似细想一想吧。
至于说这内阁制,本王也会找机会和父皇说一说的,相信父皇也会知道这内阁的优劣所在。
至于宰相制,本王觉得就没有必要去继续坚持了,毕竟对于国家来说,宰相者也并非是完全有利的东西。”
朱启这边说完之后,那边吕昶却还在沉思之中。
显然,朱启对他所说的话是有所触动的。
朱启看情况也差不多,自己做的努力也够多了,如果这样子,这吕昶还要去找朱元璋送死的话,那自己可真的就拦不住了。
朱启起身告辞,而吕昶虽然受了伤,但也想起身送一送辽王朱启。
不过朱启把他肩膀按住,随后笑着安慰了两句说到:
“吕老先生还是安心养伤,不用起身送本王了,本王先走了。”
说完便带着身后的随从们都离开了。
而这吕昶在房间里呆了一阵之后,便让自己的儿子为自己上药,看来也没有要去找朱元璋的意思了。
吕昶的儿子看到这一幕也是稍微松了一口气,只要父亲不要去送死,就比什么都好了,真是心里面感谢辽王殿下呀。
不过吕昶的儿子终究是天真了,没过两天,吕昶刚刚能下地走路之后,就穿着官服,直奔着皇宫而去了。
吕昶的儿子,那真是心跳都快吓得跳出来了,抱住父亲的大腿,就哭嚎着让父亲不要去。
这一去还能有命啊?
不仅父亲小命不保,就连自己这一家子估计都要搭进去啊。
哪知道吕昶听了么好气的,往他身上一揣,然后跟着骂道:
“我堂堂吕昶怎么生了你这个窝囊废,我吕昶食君之禄担君之忧,难道因为说句话就要被杀,然后我就不说话了吗?
真要是被杀了,我吕昶也认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个道理你都不懂吗?”
他儿子怎么可能不懂呢?比谁都懂,只是想要活命罢了。
不过吕昶根本不理睬他,把他儿子一脚踢开,就进皇宫去了。
他儿子那时人都傻了,回去之后就安排遗书了,准备全家一起跟着倒霉。
却没想到到了第二天一早,自己的父亲居然被原封不动的送回来了。
不仅被送回来了,而且还是皇帝身边的太监护送着一起回来,一路上也是有说有笑的。
到了家门口之后,那太监还跟吕昶拱了拱手,笑着说道:
“吕尚书回去可要好好调养身子啊,上次皇帝陛下打你打得重,其实陛下的心里也是很后悔的呀,这几天常常让咱家去看看吕尚书的身子怎么样?
哦,对了,辽王殿下之前拿过来的伤药,其实就是陛下让辽王殿下送来的,您应该已经服用了吧?”
吕昶那是老泪纵横,一口一个感谢天恩。
两人又是寒暄一阵,随后就将老太监给送走了,老太太带着人回去之后,吕昶的儿子一脸懵逼的走了出来,看着自己的父亲,茫然的问道:
“父亲,这、这是怎么一回事啊?”
那吕昶看到自己的儿子,也是气不打一处来,先是给他踢了一脚,随后才说起怎么一回事。
如果不是辽王殿下来找了吕昶一趟的话,吕昶其实是打算,直接进皇宫,继续劝说皇帝陛下不要废除宰相制的。
但是和辽王殿下聊了一次之后,吕昶看到了一条新的道路,那就是内阁制。
吕昶为什么支持宰相制,反对皇帝废除宰相制。
那就是担心在朱元璋之后,以后出了一个昏庸的君王,或者没有办法掌控国家的君王。
如果是这样的话,尚且还能有丞相担当大任掌握方向。
但如果皇帝和丞相都昏庸的话,那岂不是完蛋了?
不过,辽王殿下却给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那就是内阁制。
内阁制的核心,相信也不用多解释,大家都知道了.
总而言之,就是几个大臣成了皇帝的秘书。
内阁大学士或许不是什么特别高的官位,但是作为皇帝身边能够商量国事的人,一个帝国的核心政策基本上都是这几个人出谋划策商量出来的。
地位之高,自然不用多提,甚至都直接有了阁老的称号。
历史上,自从明成祖发明了内阁制度之后,内阁制就成为了明朝一大特色。
并且用历史证明内阁制的存在,保证了即便皇帝不干事情,也能维持国家的顺序运转。
而且内阁制是很多大臣,在一起商量出台的政策,也总比一个人苦思冥想出台的政策要合理得多。
丞相制,只有丞相一个人,而内阁制却能够有很多的大臣。
那这要人选的话,肯定选内阁制啊!
所以吕昶今天进宫,并不是请求朱元璋不要废除丞相制,而是将内阁制和朱元璋进行了一番商量。
朱启虽然已经和吕昶说过,他回头会自己和父皇提内阁制的事情。
但是吕昶这个人,但凡是见到对国家有利的事情,那肯定不会特意去憋着的。
更何况,在吕昶看来,辽王殿下早晚都要说这件事情,那自己去说也是一样的,再和皇帝说,这是辽王的主意,不就好了吗?
吕昶也确实是这么做的,而朱元璋哪里知道内阁的东西啊,朱启可从来都没和他说过呀。
朱元璋的诉求是什么?
那就是让皇权至高无上,手底下不要再有像丞相这样的人,分走自己的权利了。
但凡有任何的事情,都是皇帝说的算,这才是朱元璋心目中的真正的大明皇朝。
而吕昶的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能够保证皇帝的昏庸,不会导致国家的崩溃。
而内阁制显然都符合两人的需求啊,这内阁制的成员并不像丞相那样统帅百官。
而是直接受到皇帝的控制,他们的命令,也是需要皇帝的批文和印章才能够发下去,而且没有官员受到内阁成员的控制。
起码表面上是如此,不像三省六部一样,丞相直接成为整个官场的直接首领。
这对于皇权来说,自然是非常合适的。
又不用劳累到死,又能够保证皇权的至高无上。
而对于臣子,能够进入内阁,就能够参与到国家大事的商讨之中。
这总比皇帝一个人埋头苦想,然后发布一条政令要靠谱的多吧。
不过,想要实行内阁制也不是三两句话就能够直接开始的。
这其中还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
而朱元璋在听完了内阁制的内容之后,第一时间就去找朱启去了,这制度是朱启告诉吕昶的,去找老三准没错!
于是这一大早的,朱启才刚刚起床,在院子里面伸懒腰呢,外面就有人急匆匆的过来说了,皇帝陛下来了!
朱启一愣,这个时间点,朱元璋应该在上早朝才是呀,这早朝都不上了,跑自己这里来干什么?
难道自己犯了什么事吗?朱启也不是很清楚,但既然皇帝来了,自己身为儿子的肯定要赶紧出去迎接。
才刚刚走到门口,朱元璋已经快步走了进来,一把抓住了朱启的手腕,就往里面带,朱启心里面一慌,这分明是有事直接来找自己的呀,结果就听到朱元璋说道:
“老三呀,你说的那个内阁制跟我好好说道说道!”
朱启一愣。
啊?!